- 來源:
- 發布時間:
10月20日,由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專家和學術委員會主辦,重慶市鐵路(集團)有限公司牽頭負責的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重點科研專項《區域軌道交通協同運輸與服務體系應用研究》課題驗收評審會在北京順利召開。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宋敏華、協會專家學術委執行副主任仲建華,重慶市鐵路集團董事長官波,陜西城際鐵路有限公司董事長白俊峰,溫州市鐵路與軌道交通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杜運國,以及廣州地鐵集團、成都軌道集團、通號院集團等10余家單位的領導和代表出席會議。指導專家組由原北京市重大項目建設指揮部總工程師楊廣武,河北雄安新區主任特別顧問趙鵬林等專家組成。
《區域軌道交通協同運輸與服務體系應用研究》是協會2019年重點科研專項研究項目,重慶市鐵路集團牽頭聯合廣州地鐵集團、成都軌道集團、陜西城際、溫州鐵投等12家業主單位、設計單位、高等院校共同開展課題研究。
項目以國家交通強國戰略為引領,以行業需求為導向,聚焦我國城市群發展新階段的熱點問題和實踐案例,涵蓋5個子課題,從區域軌道交通協同運輸與服務需求分析、綜合服務理論研究、協同關鍵技術、應用實踐方案、技術導則編制等方面展開,重點研究解決多主體協同機理機制、多制式信息共享、多業務協同聯動決策等問題,著力開展應用示范,編制技術導則,推動區域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及相關產業發展。
重慶市鐵路集團精心組織、有序推進研究工作,課題于2019年1月正式啟動,歷時近兩年,在“需求提煉”“體系創新”“技術創新”“實踐創新”“規范創新”等方面形成多項創新點。一是凝練區域跨制式出行需求特征,創新提出區域協同運輸需求分析方法。重點研究提升乘客服務體驗、企業運營效率,以運輸組織需求為核心、安全保障需求為關鍵、信息服務需求為外延,實現區域協同總體效能優化。二是創新提出“多網-四域-多功能”理論體系,構建區域協同運輸與綜合服務評價指標體系。形成樞紐協同、線網協同、運輸組織協同、調度指揮協同、運營管理以及政府協調機制等相關理論體系,致力于提供理論支撐。三是創新提出區域軌道交通的協同原則、協同等級、協同機理、關鍵技術及協同模式。明確了區域軌道交通協同運輸與服務體系實現的4個等級:分立運營、信息共享、決策支持、智能聯動。智能聯動為最高等級,不同制式在運輸組織、客流信息共享基礎上,通過深度智能決策,可實現多制式智能聯動控制,為乘客提供一體化運輸服務,運輸效能能夠得到進一步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軌道交通路網總體運輸能力提升15%,乘客跨制式旅行時間下降10%,為運營單位、社會增加效益。
結合課題研究工作,重慶、廣州、溫州、成都和西安等重點區域,以項目為載體,積極開展協同運輸與服務方面的應用實踐。重慶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交通強國試點戰略,統籌謀劃推動“四網融合”發展,提出構建主城區一張“快慢結合、提速提質”的軌道交通網絡,構建高效銜接、資源共享的都市快線網絡體系,與城軌可實現多點換乘,并預留與鐵路貫通運營的條件;廣州側重于粵港澳大灣區鐵路規劃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的多制式成熟網絡協同運輸與服務,建設跨制式協同運輸、同制式跨線和廣州綜合交通樞紐應用實踐;已開通的溫州市域S1線是采用城市軌道交通模式運營,連接主城區和周邊組團的市域鐵路,與規劃中服務主城區的地鐵M1、M2線形成“市域鐵路S線+大運量系統M線”的雙層次線網;成都依托在建的地鐵17、19號線及開通的18號線等城軌快線系統進行同制式貫通和跨線運營應用實踐,充分滿足多種運輸需求;已開通運營的陜西城際機場線與在建的西安地鐵14號線,基于資源共享,建設了統一的協同調度指揮中心,按照統一標準、貫通運營的原則,實現了同制式跨線互聯互通應用實踐。
宋敏華指出,交通一體化是城市群協同發展的基礎和先導。隨著軌道交通網絡規模的不斷擴大,軌道交通運輸服務的不斷完善,大幅縮短了區域內的時空距離,有力促進了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加速了城市群的培育、發展與壯大,發展區域軌道交通很有必要,區域協同發展面臨良好機遇,建設時機已經成熟。
官波表示,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加快推進和城市群的興起并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開展區域軌道交通協同運輸與服務體系應用研究,不僅符合國家發展戰略,也是乘客、運營單位、政府各方的需求導向。課題聚焦實際應用,將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成果能為我國區域軌道交通的發展提供指導意見。重慶市鐵路集團將以本次研究為契機,加強創新管理,攜手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專家組認為,課題研究符合國家發展需求,架構合理清晰,內容全面豐富,研究方案深入,課題任務目標按計劃達成,總體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一致同意通過驗收,并建議結合后續示范項目開展系列標準研編,形成技術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