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 發布時間:
近期,重慶作為國家級都市圈再度擴容。
《重慶都市圈發展規劃》的正式發布,意味著重慶主城都市區21個區與四川省廣安市同時“入圈”。該《規劃》提出:要共建軌道上的重慶都市圈,“堅持軌道交通引領城市發展格局,統籌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建設,有序構建周邊城市與中心城區互聯互通、便捷通勤的軌道交通網絡”。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肩負新的歷史使命?!爸貞c交通開投集團將加快推進軌道上的重慶都市圈建設,奮力實現軌道交通運營及在建線路總里程2022年‘850+’、2025年‘1000+’的目標,努力構建起綜合、綠色、安全、智能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交通系統。隨著一系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由市域(郊)鐵路和城軌快線組成的重慶都市圈快線網絡作為‘1小時通勤圈’的‘主動脈’和‘四網融合’的紐帶、橋梁,迎來了重大發展機遇,將是未來重慶軌道交通的重點發展方向所在?!敝貞c交通開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方宇說。
連日來,重慶都市快線新進展呈現“刷屏”態勢——
重慶城軌快線27號線過江隧道施工、城軌快線15號線二期物流園北站首段底板混凝土順利澆筑、市郊鐵路璧銅線控制性工程云霧山隧道掘進過半、中心城區至永川等4條市域(郊)鐵路項目前期工作有序推進……
重慶城軌快線27號線重慶站~南濱路站區間過江隧道示意圖
作為重慶都市快線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的主力軍,重慶交通開投鐵路集團(以下簡稱“重慶市鐵路集團”)搶抓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交通強市等戰略機遇,以建設人民滿意的都市快線網絡為發展使命,積極推進“一張網、多層次、全覆蓋”的都市快線網絡體系建設,讓優質便捷高效的快速軌道交通服務逐漸向重慶都市圈延伸,有效支撐重慶都市圈建設“一小時通勤圈”“一小時經濟圈”和“一日生活圈”。
“黨建提能”聚合力
將支部建在項目上、黨旗插在工地上
9月16日,重慶城軌快線15號線一期繡湖路車站施工現場。
隨著最后一方混凝土澆筑的完成,繡湖路車站歷時7個月實現主體結構順利封頂,中鐵隧道局集團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一期土建三標項目經理黃德科和全體參建者終于等來了這一重要時間節點。
重慶城軌快線15號線一期繡湖路車站實現主體結構順利封頂回想起過往的無數個日夜,面對該施工區域地面建筑老舊密集、地下管線錯綜復雜、交通疏解轉換難、車站基坑體積大、人工填土地層占比高、施工場地小等諸多挑戰,同時伴隨雨季防汛、高溫炙熱、疫情反復等各種風險,身為黨員的黃德科深知,全體參建者之所以能夠逐一擊破重重困難、保障順利實現節點目標,離不開這背后涌動著一股“紅色動能”。
“紅色動能”源自何處?答案不難從重慶市鐵路集團黨委大力實施的“黨建提能”行動中找到。
為了早日建成一張嶄新的、高質量的都市快線網絡,重慶市鐵路集團黨委牢牢抓住黨建這個“牛鼻子”,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融合發展的新路徑,構建“黨委+項目部黨組織+重難點工作”的黨建聯動機制,攜手參建單位黨組織開展黨建聯建共建活動,抽調業務骨干在項目一線共同組建臨時黨支部,高標準創建“先鋒工地”,做到讓支部建在項目上、黨旗插在工地上,為合力助推都市快線項目提速提質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希望雙方能在合作共建的先行先試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精心打造學習教育基地、攻堅戰斗堡壘、互動交流平臺、宣傳文化陣地,不斷深化黨建互學、活動互聯、廉潔互促等共建效果,進一步激發基層黨組織的內在活力,把黨組織優勢轉化為項目建設、施工生產優勢,以優異的建設業績向黨的二十大獻禮?!?月12日,在重慶市鐵路集團黨委與中鐵開投重慶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黨工委聯合開展的黨建共建活動中,重慶市鐵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官波如此表示。
重慶市鐵路集團黨委與中鐵開投重慶軌道交通建設指揮部黨工委聯合開展的黨建共建活動
此后,重慶市鐵路集團黨委相繼“牽手”中鐵建重慶軌道15號線二期總承包部黨工委、中國交建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二期總包部黨總支開展了黨建聯建活動。
在重慶市鐵路集團黨委組織召開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組織生活暨“七一”表彰大會上,包括15號線一期土建三標段在內的7個標段因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標段施工管理效果顯著,被評為“先鋒工地”。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通過以點帶面、示范帶動,如今,重慶市鐵路集團黨委聯合參建單位黨組織在項目一線成立臨時黨支部2個,創建先鋒工地7個,逐漸在15號線、27號線等各項目標段營造出了“優廉潔作風、搶建設進度、比工程效益”的良好氛圍。
“建設提速”搶進度
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高溫烘烤、酷熱難擋,今年盛夏的山城連創高溫紀錄。
8月的一天,重慶城軌快線15號線二期起點站曾家站基坑開挖施工現場,機聲隆隆、焊光四濺。在施工間隙的休息涼亭內,一線作業人員一邊酣暢淋漓吃著冰西瓜,一邊感慨道:“頂著這么高的溫度,嗓子像冒煙一樣,吃塊冰西瓜,巴適得很?!鄙宰餍菹⒑?,他們又投入了基坑開挖施工生產中。
在15號線二期另一端的禮學路站基坑開挖也在動工。鋼筋綁扎、焊接工人王振貴,頭戴安全帽和面罩、手戴勞保手套、身穿防護服,陽光直射下,他顧不上豆大的汗珠不斷從臉頰滑落,專注著切割、焊接鋼筋……王振貴身旁不遠處的潛孔鉆機操作手、風槍手和挖掘機司機們無不是爭分奪秒、揮汗大干。
重慶城軌快線15號線二期禮學路站施工現場
自進入高溫天氣以來,類似這樣火熱的施工場景,在重慶市鐵路集團各個在建項目隨處可見。
“在全力搶抓工程進度的同時,也要切實保障一線作業人員的身心健康?!边@已經成為各個項目部的思想共識。
面對“暴走”的高溫,各個項目部接連開出“涼”方——及時掌握一線建設者的需求和動態,定期為施工一線工人開展“送清涼”慰問活動,注重做好人文關懷和勞動安全保障措施;實行“抓兩頭、歇中間”的避高溫措施,合理安排工序和工程量,適當進行夜間施工;組織現場作業人員進行崗前體檢,普及高溫環境下作業的職業病防治等。一系列降溫防暑措施的實施,有效提高了一線員工們的工作積極性,保障了快線項目建設進度。
除了高溫“烤”驗,項目建設過程還會面臨管線遷改、征地拆遷等“攔路虎”。
9月8日上午,15號線二期工程曾家站10KV電力管線完成遷改駁接,標志著曾家站車站管線遷改工程全部完成。
曾家站進場施工伊始,現場有10千伏高壓線斜穿車站基坑,占據了項目施工便道位置,制約車站基坑開挖施工且存在安全風險。為避免造成人員觸電和斷電事故,徹底克服制約項目建設的不利因素,盡快架設新建線桿的任務迫在眉睫。
為推進此項工作,重慶市鐵路集團積極對接電力產權單位,多次組織實地調研、規劃設計,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遷改方案,按照“先易后難、分類實施、責任到人、統籌推進”的工作思路,合理優化施工時序,實時掌握電力公司的動態,戰高溫、斗酷暑,歷時1個半月,最終按期完成新建線桿架設,并在高溫空隙時段搶得了停電計劃,打破了制約項目建設的一大“瓶頸”,為項目順利實施積累了寶貴經驗。
今年以來,各項目部在重慶市鐵路集團的統籌指揮下,搶進度、克難題、提效率,加快未開工點進場、關鍵節點工程建設,掀起大干快上熱潮,努力把前期因疫情、高溫等不利因素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2022年1月至9月,重慶市鐵路集團累計完成建設投資121.38億元,占年度計劃137.77億元的88.1%,各節點控制性工程扎實推進,為按期完成年度工作任務提供了堅實保障。
同時,為加快推進重慶中心城區至永川、南川、大足、綦萬等4條市域(郊)鐵路項目前期工作,重慶市鐵路集團已成立專項工作組,倒排工作計劃,已完成可研報告(初稿)編制、報審,線路方案已報市規資局開展技術審查,完成勘察設計單位招標并進場開展工作,力爭永川線、南川線年底開工。當前,正持續加快進行可研、勘察設計、項目公司組建、開工籌備等各項工作。
官波表示,未來,重慶將構建起聯通中心城區的“兩縱兩橫”4條、260公里城軌快線和輻射主城新區的“一環十射”11條、1061公里市域(郊)鐵路,實現中心城區與主城新區快速通達、互聯互通,形成一張全新的、高質量的都市快線網絡。預計到2035年,軌道上的重慶都市圈全面建成后,重慶都市圈各區之間可1小時通達、相鄰地區之間半小時通達,真正實現“1小時經濟圈”“1小時通勤圈”和“一日生活圈”,大幅度提升市民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
“運營提質”展形象
滿足市民美好出行需求、扮靚都市快線運營服務品牌
現在,重慶江津區人民就已經初步體會到重慶都市圈建設帶來的便捷舒適。
李熊家住江津老城區,工作地點在重慶渝北區。市郊鐵路江跳線開通前,他從單位回一趟家需要近兩個小時,所以就一直住在單位職工宿舍,只有休息日才能回家。今年8月6日,從重慶中心城區到江津的江跳線開通后,他覺得每天乘坐江跳線上下班比以前便利了很多,就搬回家住,現在又能享受家人團圓的幸福了。借江跳線的便利,李熊還準備在江津濱江新城買套房子,因為他相信以后出行、通勤會更加便利,江津同城化發展會越來越好。
家住重慶渝北區加州花園、就讀位于江津區的重慶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的柳媛媛對江跳線的便捷性、舒適度也是深有體會。
“江跳線開通前,從家里回一趟學校,步行、等車、轉車等至少需要2個半小時?,F如今江跳線開通了,不僅是上學、回家,就連外出兼職、游玩都變得很方便了,而且出行的舒適度也大大提高了!”
李熊和柳媛媛口中的“江跳線”,已經成為重慶軌道交通的“新名片”。江跳線作為首條聯通中心城區到主城新區的都市快線,自今年8月6日開通以來,用心用情服務乘客,創新運營維保模式,具有安全平穩、智能、舒適便捷等特點,最高時速為120km,只需28分鐘可達中心城區,可以滿足市民“一車直達”等出行需求,廣受市民好評。
市郊鐵路江跳線在確保安全穩定的基礎上,順利完成“國慶大考”
為了迎接開通后的首個國慶長假,重慶江跳線運營公司在確保安全穩定的基礎上,根據重點車站自身客流特點,靈活調整客運組織,營造安全安心的出行環境,全力以赴做好高峰時段乘客出行服務。重慶市鐵路集團產業公司以實現江跳線“機電物業一體化”為抓手,做精做專江跳線機電維護和物業保潔業務,為江跳線優質高效、安全運營提供高品質的維保服務,為廣大市民安全舒適出行保駕護航。
最終,江跳線順利完成“國慶大考”,總客運量交出亮眼“成績單”:
9月30日至10月7日,江跳線總客運量22.05萬人次,日均客運量2.76萬人次。節日期間列車兌現率100%,準點率100%。
江跳線的另一個“靚點”,是它是全國首條雙流制線路。江跳線采用由重慶市鐵路集團牽頭組織研發的雙流制技術,能夠讓雙流制列車在交流25千伏和直流1.5千伏兩種不同供電制式下運行,實現市郊鐵路與城市軌道交通貫通運營,該項技術目前屬國內首創。目前,江跳線已啟動了與重慶軌道交通五號線的貫通調試工作,車輛、通信信號等系統貫通調試工作隨即全面鋪開。更讓人振奮的是,江跳線的雙流制技術和建設經驗獲得北京市等地的“青睞”,并將以江跳線為參考,推動市域(郊)鐵路與地鐵跨線貫通運營。
重慶市鐵路集團以大力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完成南涪鐵路公司整合重組,實現了南涪鐵路公司地方控股的歷史使命,由此拉開了我市地方鐵路自主運營的序幕。按照重慶市政府和國鐵集團利用既有鐵路資源開行公交化列車的相關工作安排,南涪公司將依托轄屬的涪三鐵路,實現重慶都市圈東南環線開行公交化列車目標,進一步滿足東南環線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出行和通勤需求。
今后,重慶市鐵路集團將圍繞深化推進“四網融合”協同運輸,發揮江跳線作為國內首條雙流制協同運輸線路的示范效應,著力抓好貫通運營組織,深化基于云平臺、大數據的都市快線網絡指揮體系研究,構建高效、協同、智能的“城軌快線+市域(郊)鐵路”網絡化運營管理新模式,打造都市快線運營服務品牌。
“創新提效”添活力
為軌道上的重慶都市圈注入“科技元素”和“創新因子”
8月22日上午,2022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在重慶悅來國際會議中心開幕。
重慶市鐵路集團作為重慶數字化建管代表性企業,以BIM(建筑信息模型)可視化建設管理平臺、BIM智慧運維平臺、工程建設安全管控系統等為主要展示板塊,成功亮相2022智博會。
就在2022智博會召開的5天前,8月17日,全國最頂級BIM賽事、2022第十一屆“龍圖杯”全國BIM大賽結果公示,重慶市鐵路集團3項BIM參賽項目全部獲獎,其中“重慶軌道交通15號線一期土建工程施工階段BIM綜合應用”參賽項目獲施工組一等獎。
自2018年起,重慶市鐵路集團以打造“智慧快軌”為綱領,制定了以運營為目標、基于BIM的都市快線網絡全生命周期數字化建管規劃,編制并發布BIM技術應用標準和設備支撐標準,加強對項目進度、投資、安全、質量等多方面的數字化動態管理,建立快線BIM+建管應用協同中心,匯聚各參建單位力量,大力推進“智慧工地”建設,全方位推動基于BIM的可視化項目管理、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征地拆遷和管線遷改信息化管理、基于智慧工地建設的安全管控平臺的應用推廣,不斷提高都市快線建設質量和管理水平,致力于探尋項目全生命周期BIM應用+企業信息化+GIS的應用路徑。
目前,重慶市鐵路集團基于BIM數字化建設管理新模式已經在15號線、27號線等項目全面推行,是全國首個體系最全、應用管理效果最深入的項目,通過三維交底及可視化動畫模擬優化施工方案,減少因施工組織不合理造成的成本浪費,杜絕工程中的瞞報、漏報情況,使得管理人員需求減少10%,工作協同效率提升80%,項目施工工期減少180天,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45%,現階段可測量理論總經濟效益約2000萬元,管線遷改工作總計節省4000余萬元,全面實現“提檔增效”,為都市快線高質量建設和智能運營奠定基礎,得到了主管部門和行業領域的充分肯定。
BIM等新技術的應用推廣,只是重慶市鐵路集團大力開展技術創新的一個精彩片段。
近年來,重慶市鐵路集團堅持以技術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著力完善都市快線網絡頂層設計,依托“官波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等創新平臺載體,聯合國內相關院校、行業專家共同研究和編制《重慶城軌快線標準體系》《雙流制軌道交通技術標準體系》等標準,統籌協調開展互聯互通、換乘體系、網絡化資源共享等課題研究,建立和完善雙流制、城軌快線、智慧快軌等技術體系與服務標準,填補了重慶相關領域的技術標準空白,形成了多項專利成果和軌道裝備,并促進技術創新成果轉化運用。
創新無止境。由重慶市鐵路集團牽頭聯合重慶市政設計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申報的《重慶市城軌快線全生命周期CIM技術應用研究與示范》項目獲批國家住建部2022年科學技術項目智能化技術應用科技示范工程項目。這是國內首個將CIM(城市信息模型)技術與山地城市城軌快線全生命應用深度融合的研究項目。
“本項目以重慶市城軌快線15號線為試點示范,結合工程實際,聚焦工程建設及運維階段,構建7個CIM+示范應用場景,不僅可提高建設品質、提升運維成效,形成可復制、可推廣實施經驗為試點示范,還將為重慶市鐵路集團在探索項目全生命周期智能化應用上增添亮麗一筆,助力集團在科技創新方面爭做示范、走在前列?!敝貞c市鐵路集團總工程師王猛介紹說。
截至目前,重慶市鐵路集團技術創新結出累累碩果:有2項雙流制技術成果獲批國家專利,連續三年獲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信息化“最佳實踐優秀案例”,獲國家級BIM比賽獎項7項,獲市住建委“建設領域數字化試點企業”等10余項榮譽稱號。
重慶市鐵路集團獲評“建設領域數字化試點企業”
接下來,重慶市鐵路集團將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項目建設帶動突出核心技術、關鍵共性技術、現代工程技術研究和創新,積極打造數字化建設管理新品牌,以更多的“科技元素”和“創新因子”推動軌道上的重慶都市圈更加便捷高效。